花旗資助“格平綠色助學行動”項目動態
環基會,2007-03-20,北京
新春伊始,“格平綠色助學行動”在貴州開始栽種花椒。
由于暖冬原因,花椒栽種時間推遲到在2007年年初。07年1月底開始,花椒栽種正式啟動。我們在整地、挖坑、施肥、栽種的過程中,每道工序都派人員在現場監督。每畝控坑110個,坑深80厘米、寬80厘米,每個坑的農家肥不低于10公斤,復合肥9兩左右,分層施肥,用細土隔離、壓實,然后才在細土之上種花椒苗。
2007年1月底到2月初長時間下雨,到兩村的公路車輛無法通行,給運栽種工作的運輸復合肥、花椒苗帶來了一定的困難,但在項目地的鄉村干部、受助農戶的辛勤努力,栽種工作已于2007年2月12日全部結束,栽好的樹苗已分別承包給人看守,防止被盜和牲畜破壞。
在整個栽種實施過程中,按照項目管理程序,要求每道工序完工之后都經過驗收,合格后才兌現經費給受助農戶,確保栽種質量。
近期,在2007年春季開學初,撥付了發放給每生200元的救助款,并要求項目地加強樹苗的管理,做好除草、技術培訓、施肥的準備工作,做好澆水抗干旱準備工作。
花旗資助格平綠色助學行動2006年年度報告
花旗集團資助“格平綠色助學行動”,是中華環境保護基金會理事長曲格平老先生發起的一項集扶貧、助學、環保于一體的慈善行動。項目的三個預期目標:一、支持120個貧困學生家庭種植四川椒樹(花椒)120畝,以解決120名適齡兒童就學讀書、二、緩解家庭貧困狀況,三、保護當地脆弱的生態環境。
已開展工作
時間 |
內容 |
2006年5月初 |
項目資金到位 |
2006年5月末 |
以中華環;饡䴙橹,在貴州省環保局和地方相關機構的配合下,考察貴州當地的情況 |
2006年6月 |
同中國對外友協和花旗中國總部溝通,于6月中旬確定了項目地點,六盤水市比德鄉兩個一類少數民族貧困村黃草村和布拱村 |
2006年7-9月 |
制定具體工作計劃,準備在北京的新聞發布會 |
2006年9月14日 |
在北京召開項目啟動儀式暨的新聞發布會 |
2006年9-10月 |
各方協議簽署, |
2006年11月 |
第一比項目款撥付地方項目地,120畝項目土地平整開始 |
2006年12月11日 |
項目地舉行啟動儀式 |
2006年12月 |
120畝土地平整結束,樹坑和樹苗準備好,已預定花椒苗,受助農戶挖圈肥堆放腐爛,等待第一場霜凍后種植 |
2006年12月 |
我會赴貴州進行項目檢查。 |
2006年12月 |
第二比項目款撥付地方項目地 |
項目目標有何改變,改變的原因,如何達到現目標?
中國政府于2006年開始全面推行學雜費全免,原定的為120學生提供學雜費款項,經同中國對外友協和花旗中國總部溝通,改為建立三座小型圖書館和組織兩期教師培訓。這也是在項目地發現地方急需幫助的方面
項目涉及眾多部門協調,實施環節也較為復雜,2006年是暖冬,為確保土地墑情,貴州當地在2006年底前氣候條件達不到種植花椒的需要,需要在2007年農歷最冷的時候或第一場雪后種植。整體來看,由于項目整體實施時間推遲一年。為讓項目達到預期目標,在項目協議和實施方案與細則中明確了具體工作內容與要求、權利義務關系、時間進度與資金劃撥等,目前項目正在按照項目協議和實施方案穩步開展,地方的配合與合作也很到位。我會也通過匯總項目地項目執行報告并進行實地考察、隨機抽查等方式對項目的開展進行及時有效的監督。
對項目影響的內外因素
同上: 項目涉及眾多部門協調,實施環節也較為復雜,2006年是暖冬,為確保土地墑情,貴州當地在2006年底前氣候條件達不到種植花椒的需要,需要在2007年農歷最冷的時候或第一場雪后種植。
受益目標群
項目三個村子開展,使97戶農戶(又個別資助學生來自同一個家庭。受資助戶的每年人均收入不足600元)和120名兒童得到實際幫助,其中男生66人、女生54人,苗族37人、彝族12人、川族2人、布依族1人。
項目可以幫助兩個村貧困戶增收,提高兩個村適齡兒童入學率、鞏固率,為受助學生受完九年義務教育提供了經費保障,每個受助學生家庭除了每年增收種花椒的管護費外,每個受助學生還將得到200元的救助。
項目對兩個村環境的恢復和防止水土流失起保護作用,讓336戶1319人走上可持續發展之路(黃草村113戶共520人,布拱村213戶共799人)
項目如何可持續發展
本項目的最初設計就是可持續型項目。項目實施產生效益后,將結余資金作為其他貧困生的幫扶經費,可以直接擴大貧困生的支助面,使之成為滾雪球式的發展,對扶持兩村農民的家庭經濟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項目的教育成果和環境保護成果,都對當地居民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了重要的智力支持和物質基礎,也提供了可持續發展的新模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