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高效規范管理使用環境民事公益訴訟中生態環境損害賠償資金以及修復、替代修復資金,才能更好地實現環境民事公益訴訟制度設計初衷?4月15日下午,中華環境保護基金會與中國環境記協共同舉辦的第十五期環境茶座在京順利舉辦。北京大學法學院汪勁教授主持會議,專家學者、媒體記者們齊聚一堂,圍繞“健全環境民事公益訴訟生態環境損害賠償金管理使用機制”主題,暢所欲言,打造出一場精彩的知識盛宴。
討論從中華環境保護基金會成為北京市第四中級人民法院一起環境民事公益訴訟案件的“公益訴訟基金管理人”開始。2020年,中華環境保護基金會以資金管理人的身份,接收了一起環境民事公益訴訟案件的生態環境損害賠償金。中華環境保護基金會建立了由學者、法官、律師、環境科學專家、社會組織合規專家組成的基金管理委員會,并制訂了國內首個《公益訴訟賠償修復基金管理辦法》,輔以中華環境保護基金會完善的內部治理體系,確保資金高效、規范使用,最大化實現公眾環境權益。中華環境保護基金會理事長徐光在致辭中說:“公益訴訟,核心是‘公’,過程非常不容易,實現好的結果,更不容易。資金的管理和使用,直接關系到公益訴訟目的是否實現,是否能夠保護公共利益。中華環境保護基金會從站位上,從組織、制度、監督保障上,都進行了及時而足夠的準備;饡矔米陨淼馁Y源,加大投入,把這件事做好!

中華環境保護基金會徐光理事長致辭
中國環境記協副秘書長白志軍表示:“生態環境保護和法治建設離不開在座的各位領導和專家的大力支持,也離不開新聞媒體的輿論引導。環境記協愿意更加緊密地團結全國環境新聞隊伍,堅持做好正能量宣傳!
中華環境保護基金會副秘書長王振剛說:“這一切都還是剛剛開始,還有一些問題亟待探討,比如說環境民事公益訴訟中生態環境損害賠償金的管理和使用存在哪些難點,管理和使用過程中如何體現環境民事公益訴訟制度的設計初衷,由優質的社會組織負責賠償金的管理這個模式是否具有可復制性等!

中華環境保護基金會王振剛副秘書長介紹中國環境法治公益平臺項目工作情況。
自2013年民事訴訟法實行以來,環境民事公益訴訟制度為我國環境保護作出了巨大貢獻。2018年11月,最高人民法院院長周強在第二次全國法院環境資源審判會議的批示中指出,生態文明建設是影響到國家長遠發展的大事,要發揮好環境公益訴訟的司法保障作用。
關于賠償金如何管理和使用,社會各界眾說紛說,做法也不一。在本次環境茶座上,與會專家們紛紛發表了自己的見解和建議。
國家生態環境保護專家委員會委員、天津大學法學院院長孫佑海教授認為,構建生態環境損害賠償金的使用和監管制度非常有必要!爱斍吧鷳B環境損害賠償金歸屬不明晰,到底這個錢歸屬于哪兒,目前來講有這么四種情況:第一種是歸國家財政,第二種是歸政府一個專項賬戶,第三種是歸法院執行賬戶來管理,第四種歸公益性質的基金會來管理。這四種情況來說,均是各有利弊!彼ㄗh,生態環境損害賠償金明確由公益性的基金會來進行管理,有著支取更加靈活、基金管理較為合理且比較公開、基金使用更加專業等優點。同時,要做好社會監督,加強信息公開。

著名法學家、國家生態環境保護專家委員會委員、天津大學法學院院長孫佑海教授做主題發言
之前,北京市第四中級人民法院審理中華環保聯合會訴中石化燕山分公司環境污染侵權民事公益訴訟案件過程中,建議生態環境損害賠償金由中華環境保護基金會統一管理,建立相應的管理制度,在環境民事公益訴訟領域是全國首例。
最高人民法院《中國應用法學》編輯部主任、中國環境科學學會環境損害鑒定評估專業委員會副主任韓德強結合司法審判背景,以及最高法院司法解釋的有關執行情況,比較了生態環境損害賠償資金和修復資金的用途!氨本┧闹性簭倪@個角度來做這個判決,我認為這個案件的典型性很高,下一步怎么能夠把它作為一個典范或者作為一個可復制的模式來推廣,值得我們好好研究、深入挖掘,特別是對環保領域典型案件具有一定指導作用!

最高人民法院《中國應用法學》編輯部主任、中國環境科學學會環境損害鑒定評估專業委員會副主任韓德強做主題發言
北京市第四中級人民法院庭長馬軍在環境茶座現場分享了案件審理情況的思考:“賠償金的幾個途徑,比如讓政府、法院等管理賠償金,其實我們反復論證過,這幾個途徑不是很好用,而且實際使用過程中有很多困難,有一些資金就是趴在賬戶上,沒有辦法達到真正回歸于社會公益和環境使用的效果。第三方的引入,尤其是公益組織的引入,我們覺得具有可行性:一是能發揮生態環境賠償金專項使用的優勢;二是由第三方來進行管理的時候,更有社會的公開性質;三是有非常好的規則,有專業決策委員會以及相關報告制度,甚至有監察使用的制度!

北京市第四中級人民法院庭長馬軍做主題發言
南京環境資源法庭庭長陳迎在會上分析了目前實踐中關于資金使用的幾種方案,表示確實需要有這么一個機制,能夠把資金切實有效地用出去,使得生態環境的修復資金以看得見的方式、看得到的成效使用出去,才能徹底實現公益訴訟的目的!肮嬖V訟的目的是為了保障社會公共利益,最終若是資金閑置那是最糟糕的情況。我認為一切有利于將資金用于生態環境保護的探索都是應當值得肯定的。既然現在沒有成熟的路徑,那就先走走看,總比資金放那‘睡覺’好!

南京環境資源法庭庭長陳迎做主題發言
中華全國律師協會環境資源與能源法專業委員會主任周塞軍表示,公益訴訟是公民參與生態環境保護實踐最重要的的手段,有著重要價值!笆紫裙嬖V訟要有法律依據,其次要能夠順利進行,再次是生效的勝訴判決能夠得到有效的執行。這三個環節都實現了,公益訴訟制度的價值才能夠得到體現!贬槍Y金的管理和使用,他表示:“如果在信譽良好、管理規范、能力較強的全國性公募基金會設立了一個基金,那就需要做好資金的籌措、使用監督,專項資金應專門監管,基金賬目要公開,被社會各界所監督。同時,還要保證資金的保值增值以及資金的安全!

中華全國律師協會環境資源與能源法專業委員會主任周塞軍
此外,還有來自人民日報、科技日報、中國新聞社、檢察日報、人民法院報、中國環境報、南方都市報、《中國律師》雜志、新華網、中國網等主流媒體的資深記者們在會上與專家一起作了分享和交流。
依法治污,道阻且長。本期環境茶座大家通過交流與討論,為健全環境民事公益訴訟生態環境損害賠償金管理使用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建議。公益訴訟維護的是社會公共利益,生態環境損害賠償金應該真正使用起來,用于解決人民群眾身邊亟待解決的環境問題,共享藍天、碧水、凈土帶來的生態紅利。